2005年12月31日

那一個3000天後的約定。

時間:1991年很熱的夏天
地點:台北市某家速食店

「我們找個時間約會吧。」
「好,什麼時候?」
「很久很久以後。這樣吧,2000年元旦如何?地點就找個變動不大的…國家音樂廳如何?」
「現在才1991年耶,太久了吧。」
「妳不覺得很酷嗎?誰也不知道那時候會變成什麼樣子。」
「就是因為這樣,有太多變數了,我不能確定。」
「好啦,就這樣訂囉,到時候不管我們有沒有在一起,不管在地球哪一處,都要回來見面喔!」

--

那年我十五歲,當高中生才快滿一年,有個十七歲的男孩跟我預訂了一個大約還要三千多個日子後的約會。

「記得,就算交了別的男友甚至結婚了,也要把伴帶來給我看。」

推了推臉上的眼鏡,我看著男孩的臉,心裡想著:

我可以預見你26、27歲的模樣,猜想你已經有份穩定的工作並且一定會受到重用。但是我看不見我自己的。

2000年時,我會在哪裡?變成什麼模樣?

我不知道。

--

然後我跟這個男孩談戀愛了。
我們一起補習,趁下課時躲在樓梯間接吻。
男孩在我南下參加音樂營時跑到高雄來找我,只為了要一起過情人節。
我們恣意享受最純粹的愛情。

但我們被禁止談戀愛。
you know, 父母師長總是不看好puppy love的。
事實上我們因為我的任性不懂事而分開。

我因失戀大病一場,兩天瘦了三公斤,一個星期後,五公斤的體重與我的愛情就這麼消失不見。那次月考他的成績從前三名變成了倒數第三名。

而他給我的紙條,我竟要過了好幾年後才看出當初他的用心跟用情。

--

接著我們離開了高中,他去了南部念書,我在台北過著比高中生更像高中生的大學生活。

18歲,體育一直都拿丙的我竟然進了籃球校隊。球鞋越來越多,有室內鞋室外鞋,有練習用跟比賽用球鞋。家裡成排的球鞋中,那雙破舊的puma球鞋顯得不太協調,我卻不忍丟棄,只因為那是我第一雙有品牌的鞋子,男孩下雨天時看見我的腳因穿著夜市150元球鞋浸水而買來送我的。

19歲,第一次自己一個人流浪。我打了電話給男孩,自己坐飛機南下去找他。回台北後買了一台機車,顏色跟他的一樣。

20歲,老妹潔嘻高中畢業,同在南台灣的男孩替我送了一大束漂亮的花束給潔嘻。我突然想起那束他在建國花市買來送我的十一朵紅色玫瑰,那是我見過最美而且存活最久的一束花,放在房間裡一個星期仍未枯萎。

一年一年過去,我不斷在改變,我是每天花兩三小時練球的球員,是頻繁進出國家音樂廳表演的音樂家,是換了一套又一套衣服,擺了一個又一個pose的model,是國高中生眼中的酷老師。我的頭髮長了又剪短,短了又留長,談了一些戀愛,偶爾思考自己想要過的生活,然後狠心放棄了學了20年的音樂及別人稱羨的高薪工作,在2000年前夕歸零開始,職業欄填上『無』。

三千多個日子過去,我們以前幻想的未來就要變成現在,只是我開始膽怯,這會是男孩想見到的樣子嗎?

誰會料到,當男孩變成了男人,在最黃金的年紀時即將再見到年少的情人,看見的卻是一個沒有工作,沒有感情歸宿,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的女人?這會是他想要的結局嗎?

2000年1月1日那天是個風有點大但還算不錯的天氣,我不知道中正紀念堂的人多不多,我不知道有沒有一個高瘦的男生站在國家音樂廳門口不住地四處張望。

--

新的世紀來臨了。

離那個元旦又過了好多次元旦。

現在我都三十歲了。我還是沒有名沒有利,沒有考慮要娶我的對象。

不同的是,我有一份雖然是意料外但是還挺有趣的工作,好處是可以不必每天一大早起床不須應酬而且可以自由排假。

我自己一個人住。開始懂得善待自己。

我開始寫作,我不停旅行,學習新的語言。

生活最大的目標,就是努力完成我年輕時的夢想。

--

至今,我仍可以想像你小小的眼睛笑起來瞇成一條線,嘴角露出小虎牙的模樣。
可以一接起電話就聽出你講話的聲線。
我會記得我們接吻時兩人門牙相撞的糗狀。

而我在這兒,不停地在網路上許多角落留下足跡。

也許某一天當你想到我時,用google查詢時你會看見這篇文章,即使那時候我真的就不知道在哪一個城市裡了。

但我會一直在這裡,我們的藍色大門前。以我所期望的姿態讓你看見。

2005年12月30日

【漫步哈瓦那】哈瓦那也有中國城Barrio Chino




真是一大驚奇!不同於其他熱門觀光城市,哈瓦那是一個很難見到亞洲人的地方(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真是一塊淨土啊),我在這裡待上超過半個月,除了搭飛機時有看到來參加商展的大陸商人之外,就只看過一小團韓國人而已,其他見到的東方臉孔,用一隻手就數得完了。也因此當我走在街上時,很容易吸引路人好奇的眼光,無論到哪裡都會有人問我「
Where are you from?」。所以當我離開雪茄工廠繼續往前走,突然看到一個大大的牌樓,上頭斗大的三個中國字寫著「華人街」,內心的衝擊真是無比強大!

華人真的是無所不在啊。
 

不過牌樓上另一排小字就有一點匪夷所思了。
BARRI HINO?西班牙文應該是叫做Barrio Chino(意為「中國區」),而且看那字母的間隔也不像是中間落了字,難不成當地人覺得把o放進C裡頭看起來就很像「區」這個字嗎?不解。

我倒是很喜歡路旁一個地圖告示板上寫的:「
隨心所欲」,比起其他什麼禮義廉恥那些道德訓詞,這個隨心所欲才是旅人最受用的字眼了,既然如此,我也決定follow my heart往裡走一探究竟。牆上的路牌變了,紅色的龍加上不知道是誰寫的中文街道名,顯然不是那群早期來到這裡的中國人做的。街道上,無論建築風格或是商店,其實也看不太出來有什麼中國味,連想要看到長得像亞洲臉孔的機會都很難,直到走到Calle Cuchillo(意為刀街)才終於看見中國餐廳,大紅色的裝潢果然很有「外國人眼中」的東方色彩。

紀錄上大約於
1847年,206位從廣東來的中國工人被西班牙移民帶到古巴,從事蔗田的粗活,就像我們現在僱用的外籍勞工一樣。因為這些工人吃苦耐勞,便宜又好用,所以引進更多來自香港、澳門及台灣的華工,來取代常常會偷懶的非洲工人。而在合約到期之後,不少華人選擇繼續留在古巴定居下來,成了最早的移民。現在只剩下一條街的中國城,在當初版圖可是一大片區域,而且還是拉丁美洲最大的中國城呢!尤其到了19世紀末更是極盛時期,第二波華人移民潮出現,許多從美國為了避開種族歧視的美籍華人,以及為了逃離中國政治動亂而遷移到古巴的中國人,大部分就集中在哈瓦那中心地區,當時的古巴華僑一度甚至超過15萬人以上。在古巴對抗西班牙的解放戰爭(1868-1898年)時,不少華人也協助古巴人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所以現在你在哈瓦那還會看到在桑哈大街(Calle Zanja)有面長牆,上面畫著華人的故事,而且寫著:

No Hubo Un Chino Cubano Desertor.
(沒有一個古巴華人是逃兵) 
No Hubo Un Chino Cubano Traidor. (沒有一個古巴華人是叛徒) 

由此可見古巴華人在社會上的
reputation(名聲)是相當不錯的。 

只是有另一個問題,就是「華人女性嚴重不足」,所以如果想要落地生根繁衍後代,許多華人就娶了當地非裔女性當老婆,也因此現在看到的第二代、第三代,很多都是混血兒,有些第二代的又跟西班牙後裔通婚,所以若是看到東方臉孔卻有西班牙姓氏,在這裡一點也不稀奇。

一直到卡斯楚革命後,部份華人又遷回去美國了,於是老的逐漸凋零,年輕的又跟其他種族通婚,漸漸地,真正的華人越來越少,範圍越來越小,即使是現在走進所謂的中國餐廳,很多老闆自己都不會講華語,而且口味也變得當地化,看看那個拿生菜跟炸大蕉當配菜的炒飯,就知道那不過是提供大家一個「比較具有異國風格」的用餐環境而已。

這幾年由於對岸與古巴的良好關係,慢慢又有一些中國人前往古巴做生意開餐廳。有次看完芭蕾舞後到中國城想吃些消夜,餐廳老闆講得一口京片子,非常熱絡地招呼客人,看到我也能講華語,更是高興,要我一定要試試真正的中國菜,他從上海請了個廚師,保證跟其他「改良式」的中國菜不同,於是我點了醉雞、水餃跟滷牛肉,再叫了壺香片,醉雞跟滷牛肉的確是有入味,水餃
OK,茶似乎舊了些,稱不上極佳,但也算是一解思鄉之愁(雖然真他x的好貴)。
 


2005年12月27日

【哈瓦那吃喝玩不樂】三顧茅廬之果汁店探險

在舊城區軍事廣場後,Obrapia路上的Cafeteria Torre De La Vega餐廳旁,有家小小不太起眼的果汁店,卻是我在哈瓦那最愛的藏身角落。

這裡只賣現打的新鮮果汁,下午偶爾也有賣一些手工小餅乾,店裡光線不很充足,但挑高的空間還是做了個小夾層,可以放上兩張桌子,天氣好時,大家都喜歡坐在外頭,看著狹窄的街道人來人往,相當愜意。門前的小招牌上標示著今天提供的果汁名單,還可以選擇果汁(Jugo,0.7 CUC)或是加牛奶打成奶昔(Batido,0.8 CUC)。



-Round 1-

午後突如其來的陣雨,沒有帶傘的我只好快步跑進店裡。隨意點了一杯guayaba果汁,爬上了夾層,灰暗的光線讓人難以與哈瓦那的明亮金黃連在一起,倒更像是台北夏日的午後,悶熱而潮濕的空氣使我坐立難安。

不一會兒,店員親自送了上來,先淺嚐了一口,才知道原來是芭樂汁,而且還是紅心芭樂。然後又大口一吸,清涼直衝腦門,連雙眼都不由自主張得大大的;果汁沒有經過太仔細的篩濾,所以嘴裡齒間還留了些果渣,味道香甜濃郁,效果比吃口香糖還要有用。我像是渴了很久的沙漠旅人,又像是犯了酒癮的酒客,一口接著一口的,很快就把果汁喝完了,甚至早就忽略了外頭滴滴答答的雨聲,只覺得還不滿足,於是又走下樓,再點了一杯guanabana果汁。

我想台灣應該沒有guanabana這種水果(英文叫做soursop,中文翻譯成「刺番荔枝」),跟剛剛的紅芭樂汁比起來,甜度沒有那麼高,但更濃稠一些,味道介於釋迦跟香蕉之間,裡頭仍看得到被打碎的外殼,看起來很像沒有打碎的紅豆牛奶,但是真咬下去才知道,那皮是硬的!特別的是,喝完之後反而有股清爽感,只剩一縷帶點原始野生的果香留在嘴裡,很有意思!

十一月的哈瓦那天氣實在好到沒話說,不過才兩杯果汁的時間雨就停了,燦爛的太陽又露出頭,地面不一會兒就乾得不留痕跡。陽光斜斜的照進果汁店,我的心情也變得開朗,新鮮果汁像是大力水手的菠菜罐一樣,喝了精神十足,於是背起包包,踏著輕鬆的腳步繼續我的旅程。

-Round 2-

中午就在旁邊那間號稱便宜大碗的餐廳Cafeteria Torre De La Vega用餐,看看menu,一份套餐含主菜沙拉甜點及飲料要7塊外匯券,古巴傳統餐點則在3塊到3.3塊外匯券之間,只有義大利麵比較便宜,約1.05外匯券就可以吃到。我點了一份古巴肉醬飯,隨便扒了幾口,就巴不得想趕緊到旁邊果汁店喝飲料了。

看板上的水果名單裡,我只認得芒果(mango)跟上次喝的芭樂(guayaba),所以想來試試其他我看不懂的名字,於是我點了一杯naranja果汁,聽起來好像會是什麼我沒見過的水果。

結果居然是柳‧橙‧汁!

唉唷,這就是不懂西班牙文的下場,嗚嗚…

好吧,再怎樣還是比餐廳賣的便宜(餐廳裡一杯要1塊錢外匯券),而且現打果汁新鮮有營養,還是可以接受啦。

-Round 3-

「我認得妳,」和藹的老闆娘笑笑對我說。「妳來過好幾次了吧?」

「是啊,你們的果汁一定加了什麼特別的魔法,所以一下子就上癮了。」我笑了笑,把包包放在吧台前的位子上。

「今天想喝點什麼?」

「hmm…來杯platano果汁吧。」

我看著老闆娘從冰箱裡拿出水果,動作迅速流利地切好倒進果汁機裡,再加上一點糖跟礦泉水,按下開關,果汁機就嗡嗡地開始運轉了起來。老闆娘沒有多說話,但自始至終臉上都帶著淡淡的微笑。

platano說穿了就是香蕉,在台灣,一般都會加上牛奶(因為香蕉並不是個juicy的水果),但是這裡卻可以喝到單純的香蕉果汁,我個人覺得,在如此炎熱的天氣裡,來杯口感清爽的香蕉果汁真是再好不過了。

每次來這裡隨便亂點果汁,再來猜那是什麼玩意,已經變成我在哈瓦那的生活中另一種樂趣了。

「再來杯木瓜牛奶吧,我請客。」原來是新進來的客人點了一杯,老闆娘就順便多弄了一些。

她看我拿著相機東拍西照的,忍不住好奇問我打哪兒來,就這麼慢慢聊了起來。有趣的是,我想旁人如果聽我們在聊天,一定會覺得很詭異,一個講西文,一個講英文,很像雞同鴨講,咱們卻聊得開心。其實是因為老闆娘聽得懂我講的,但是她自己英文會說的有限,所以用西文回答我;而我雖也能猜得出來老闆娘講的內容,但要我用那才學兩個月的超彆腳西班牙文講出完整句子又實在是太辛苦了些,即便如此,這卻一點都不會影響我們的興致,而我也第一次發覺,原來有些事物,是可以超越語言溝通的隔閡而依然能夠相互交流的。

老闆娘不是標準濃眉大眼的美女,卻很有自己的韻味與氣質,我忍不住想替她照一張相,看著相機裡她淺淺的微笑,真像極了她賣的果汁:清新而甜美。



--
可愛的果汁店Horehateria
Calle Obrapia
Habana Vieja區
(老闆娘叫做Miriam Blayo)

2005年12月14日

【哈瓦那吃喝玩不樂】啊啊啊…我的眼淚飆出來了

圖文/馬機

我住的飯店在當地也算是有點知名度的三星級飯店,房客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歐洲,飯店乾淨安全,游泳池健身房樣樣不缺,而且還附免費早餐,聽起來還不賴。只是我一待就是超過半個月,每天都吃一樣的早餐,久了實在會膩,這時候從台灣帶來的法寶之一:泡麵,就成了最好的救命恩人。尤其房間裡頭沒有熱水壺,最好的方法就是拿到餐廳去,用泡茶的熱開水來泡泡麵,配上餐廳裡既有的炒蛋跟燙高麗菜,再放上幾片培根,那香味保證會讓其他房客看得心癢癢,而頂好超市賣的某種泰國品牌泡麵,因為附的是塑膠碗還加上蓋子,是旅行首選,如此碗可以重覆使用,其他就可以帶一包包的泡麵,一點都不佔行李空間。

但這也不能怪我嫌人家早餐難吃,只消去看看那些食物就好,就不難體會我的苦衷。

照說古巴也算是亞熱帶氣候,理當吃到一些像是木瓜芒果之類的水果才是,但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要迎合那些歐洲來的觀光客,每次早餐我看到的水果卻多是柳丁橘子跟葡萄柚。第一天的早餐,我很高興地拿了許多水果,想說早上多吃點含纖維的水果有益健康,雖然那橘子小的像我們自家後院種的,雖然柳丁綠的像是還沒成熟,我還在自我安慰,在台灣我連檸檬都敢生吃了,沒有什麼好怕的。只是柳丁才第一口咬下去,我的眼淚就不聽話地狂飆。

好…好…好酸啊啊啊啊啊啊啊!

那麼,換換橘子吧。這下可好,我簡直像個剛剛被男人拋棄的失戀女子般,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孤伶伶吃著早餐,場面真是難看極了!

幸好接下來幾天我拿出我的第二個救命法寶:梅子粉!別小看那一小包梅子粉,那可是出國旅遊必備良方之一呵!只要手腕微微一顫,就像施展魔法般輕輕一灑,再怎麼難以下嚥的水果都可以忍受。如果還能買到阿里山的手工磨成的梅子粉,幸福感此時一定會滿滿地溢了出來。

後來我在偶然的機會逛到一間非常local的小菜市場,裡頭的人大概這兩世紀來都沒見過有觀光客闖入,更別說還是個亞洲女性闖進來,所以全都圍著我看,好像澳洲無尾熊進駐台北動物園般稀奇。會講英文的就搶著要跟我講話,不會講的一開始都很害羞只敢咧著嘴笑,但是當我用著非常拙劣的西班牙文向他們詢問那些陳列的蔬果名稱時,又熱情地塞了一堆水果給我要我試吃。我實在盛情難卻,但是看到那些長滿黑點的香蕉又短又小,橘子一手可以握四五個,芭樂像撞到般軟軟爛爛的,真的很難引起我的食慾,只好抱了一滿懷的水果走回飯店,打算利用早餐時間再慢慢解決。  

提到早餐就不能不談到他們的可頌麵包。除了飯店早餐有供應小小可頌麵包外,在Hotel Vedado旁邊巷口的麵包店Pain de París營業24小時提供各式麵包,價格也都在合理範圍(單價大多在一塊錢CUC以內,窮背包客倒可以買幾個當正餐充飢)。但是別怪我沒提醒你,牙齒不好的別隨便亂啃麵包,那裡的可頌才不是像法國吃到的酥酥軟軟,還會掉了一地屑的那種,而是拿來打路邊狗,狗還會痛得夾著尾巴跑掉的硬傢伙!

(所以我就沒種再試試他們的baguette了)

而且飯店裡的小可頌還是咖哩黃色,我本來以為是鹹口味的,結果剛好相反,像沾了果醬般的甜,有些上面還裹了糖粉,口感反倒比較類似可頌形狀的甜甜圈!我想古巴人一定很愛吃甜食,因為就連烤吐司的盤子旁邊也擺了兩大碗果醬,紅色像蕃茄醬的是芭樂果醬,黃色像黃芥末的也是甜的,有點像芒果之類的果醬,甜度都很高,一點點就夠了。

雖說古巴食物讓人難以恭維,但我其實還是蠻enjoy我的早餐時光,每天在自助餐廳裡吃著過甜的麵包跟極酸的水果,還挺有驅走瞌睡蟲的效果哩。

 

--
Pain de París
Calle 25 No.164
Vedado
(Hotel Vedado右邊Calle O路口附近)

 

西文小字典
desayuno  早餐
almuerzo 午餐
cena 晚餐
La cuenta, por favor. 結帳;買單

 

2005年12月11日

【哈瓦那吃喝玩不樂】well,關於食物

圖文/馬機

愛吃到了可以不顧身材的我,對於要如何形容古巴食物,我卻只能說,你將可以見到所有食物未經品種改良前原來長得是什麼樣子

古巴人以米食為主,白飯配上一片排骨或是一支雞腿,或是拌著油滋滋的肉醬,對於來自差不多緯度國家的我們來說,一點也不會陌生,當然,在高檔一點的餐廳,有著西班牙風味的海鮮飯聽起來也似乎挺不錯,因此當有些美國朋友曾對我說「我在邁阿密吃過不錯的古巴料理」時,我還一直深信要到當地才能品嚐最道地的古巴菜。

結果我看到那盤白飯就傻了,那米,大大小小不一,咬起來又硬又乾,就好像咱們政府發給低收入戶的配給米,或是那些存了幾年快要壞掉才拿出來給阿兵哥們吃的米,有些還被米蟲啃掉一半的那種,這…這…

配菜是生高麗菜加薯條,真是好一個東西合併啊,但是高麗菜生吃實在不怎麼可口,我跟當地朋友提到我們會加點大蒜下去炒,他們覺得不可思議,後來我又提到蕃茄可以跟蛋一起炒,那裡的人聽了下巴都快掉下來了。每次旅行,覺得最容易遇到的文化衝擊往往都是在飲食上面,就好像我跟法國佬說我們綠豆湯是甜的,他們眼睛都快凸出來了一樣有趣。


米布丁

後來到當地人家裡還吃到紅豆拌飯(當地稱之Congrí),還好,沒有我以為的那麼可怕(我想成紅豆湯加白飯去了),不過是像我們的五穀米一樣煮得硬硬的。反倒是他們端出的飯後甜點讓我大吃一驚,這…這就是傳說中的Rice Pudding(米布丁)嗎?將吃不完的白飯加上牛奶及糖,稍微攪拌小煮一下讓它們混合均勻,再放到冰箱裡冷藏,上面撒上肉桂粉就大功告成了。這種窮人家的點心,不禁讓我回想起小時候媽媽把米苔目加糖水給我們當甜點的時光,我可是一直到大概念了中學才知道原來米苔目可以是鹹的。

因為天氣熱,哈瓦那人喜歡邊走邊吃冰淇淋,所以在一些銀行或辦公機關的大門口就會看到一個禁止冰淇淋的標誌(一般都是畫禁止飲食的圖案),避免民眾帶著冰淇淋進去滴得地上到處都是,相當有趣。

但是冰淇淋哪能解渴呢?當然要來杯冰冰涼涼的啤酒才過癮。當地最常見的啤酒就是綠色包裝的Cristal跟黑色包裝的Bucanero,雖然Cristal比較有名,但是內行的都會推薦Bucanero,尤其是Bucanero Fuerte,味道香醇順口,即使退了冰也沒有太重的苦味。相對的Cristal就顯得薄了些,厚度不足,比較適合平日不沾酒的顧客。


Bucanero Fuerte

而在郊區的週末晚上,大家會到住宅旁的空地,那裡有著臨時搭建的舞台,大聲放著流行歌曲,居民們有的隨著節奏扭動身軀跳起舞來,有些則在旁邊聊天話家常。小販們當然不會放過機會趁機擺攤,就像台灣夜市一樣,賣著燒烤或是甜點,還會有人運來一大桶私釀啤酒,大夥自備容器(跟台灣南部買水很像),小小水龍頭開了就能裝滿啤酒。大約是一公升10 Peso而已,相當便宜,但是非常非常難喝,完全沒有酒味,喝再多我看也不會醉,口感倒像是酒精蒸發後還有一點酸掉的啤酒,當加味水解渴還勉強可以,論品質則毫無可以評論的價值。

在台灣,喝啤酒總要配點花生小菜拌嘴才對味,而古巴人似乎也有同樣嗜好。走在街頭,常常可以見到有人握著一把紙捲成的圓錐形東東到處兜售,嘴裡喊著「mani, mani」,乍聽之下還蠻像在要錢(money)的,但買來打開一看,原來裡頭裝著花生,想要吃一些就倒一點出來,既不會弄髒手又方便拿著邊走邊吃,配上冰冰涼涼的啤酒真是過癮。


mani

至於每天早上飯店裡提供的早餐,那又是另一個悲慘的故事了。

 


西文小字典
helado  冰淇淋
cerveza  啤酒
té 茶
agua 水
café 咖啡
vino 酒
refresco 冷飲

 

2005年12月8日

我用27歐元聽了柏林愛樂concert

2005年9月24日,我用27歐元聽了柏林愛樂音樂會。

這樣的價格,應該會讓很多花了八千一萬買票去國家音樂廳的人恨得牙癢癢的吧!尤其,曲目同樣也是Richard Strauss的「英雄的生涯」時。

其實也只是個巧合。當我決定要到柏林去申請我的拉脫維亞簽證時,心裡突然一個念頭閃過:應該去聽聽柏林愛樂吧?!查了網站的schedule,恰巧抵達的那個週末就有演出!荀白克、拉威爾及理查史特勞斯的曲目相當吸引人,於是透過網路訂票,我選了一個坐在第一小提琴後方的座位,可以清楚看見指揮拉圖的風采,而票價只要27歐元!


這,如果不去就太對不起自己了。


--


我本來以為柏林的愛樂廳應該是古色古香的造型,沒想到卻是現代設計感十足的建築,交錯參差的座位區讓每個人都能擁有極佳的視野,卻苦了我這初次造訪的觀光客,找了很久才終於找到自己的位子。說是音樂廳,這裡卻更像是名流聚會的場所,大廳有吧台,旁邊還有大到可以塞下整個樂團的「大衣保管間」,以及販賣柏林愛樂相關產品的商店,而前往的觀眾則一個個盛裝打扮…

(在台灣的國家音樂廳常常看到穿牛仔褲T-shirt的觀眾,這裡幾乎不太可能看見)


愛樂廳還有開放「舞台席」,讓觀眾可以坐在台上聆聽。我想,如果舉止打扮失禮的話,可是大家都看得到呢!所以看起來,那些觀眾比團員還要嚴肅正經哩。


只是,柏林愛樂實在是太有名了,像我一樣想盡辦法要留點紀念的人一定也不少,所以一到演奏結束,就會看到偶有閃光燈從觀眾席的某個角落發亮,害我最後整場音樂會結束時,也忍不住偷照了一張(我可沒有用閃光呵),頗有「我真的有看過柏林愛樂」的到此一遊味道。

--


再來一定要提到他們的音樂。

這個樂團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豐富的層次感,即使這些曲目我並不熟悉,卻一點也不影響欣賞時的興致,耳朵眼睛可是忙得不可開交,每一段主旋律都是那麼的清晰,卻又跟其他聲部保持著完美的平衡,於是,那些原本你不會去注意的樂器,反而是最驚喜的部份:中提琴向來被戲稱「交響樂團的雞肋」,但你的目光就是忍不住移到那邊去;那個豎笛首席吹得真是好,旁邊Oboe也是,音色再漂亮不過了;輪到法國號時,一點也沒有銅管的粗魯,倒是一股溫暖的感覺湧了上來,還有低音提琴的沉穩厚實…

沒有卡拉揚時期的霸氣,柏林愛樂卻多了一份經典的感覺。能夠駕馭這幾十位世界頂尖的樂界好手,指揮拉圖的能力不須懷疑,流暢的旋律在偌大的音樂廳裡迴盪,像是一次又一次的煙火表演,每一次的火花都不一樣,我相信聽過的人一定很難相信為什麼會有人聽古典音樂聽到睡覺。

因為,你根本就捨不得浪費任何一秒一刻。

--

所以,嫉妒我吧。我自己也覺得很讓人嫉妒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