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0日

語言能力好≠具有國際觀


(本文刊於2013.11 My Plus雜誌)
我們在一些自助旅行講座中,常常會聽到這樣的反應:「一定要英文很好,才能去這麼多國家吧?」

我想起第一次一個人出國,去了加拿大法語區城市蒙特婁,這是個連公共場所都沒有英文標示的地方,所以我第一天坐地鐵,就遇到了難題:到站後找不到寫著「EXIT」的出口,後來跟著其他人走,才知道要認的字應該是「SORTIE」,這也成了我認識的第一個法文字。

一天在舊城區逛街,想要問店員有沒有其他尺寸,我一走到櫃台,開口就是「Excuse
me……」,只見店員聽了我講一大串英文後,微笑對我說:「Bonjour.(日安)」我以為對方沒聽懂我說的,於是又把我的需求慢慢地講了一遍,店員還是很有耐心聽完,依然回我一句「Bonjour」,然後直盯著我看,好像在預期我應該要有反應。

換我眼睛張得大大的,我不是在加拿大嗎?講英文卻吃鱉了,這該怎麼辦呢?這時店員再講了一次,而且把語調調高了些:「Bonjour?」我看著她的臉,約莫5秒鐘後,突然恍然大悟,笑笑地對她說:「Ah. Bonjour!」只見她點頭給我一個大大的笑容,然後用英文回答我:「That’s it!(這樣就對啦)」,接著非常熱心地以流利的英文,協助我找到想要的物品。

從那一刻起,我知道英文並不是世界通用的語言,想要用英文走天下,往往碰壁的都是自己。入境隨俗,用當地人的想法跟眼光來看,才能看到更多不同的人文風景。於是,後來我去古巴首都哈瓦那時,每天都到舊城區裡的一間小果汁店,靠著亂點黑板上的果汁菜單,無論點到好喝的、詭異的味道,我都用舌頭來記住每個水果的西班牙文。這不是比坐在教室裡死背單字好玩多了嗎?所以,真的非要把英文學好,才能出國到處趴趴走嗎?才能拓展國際視野,培養出國際觀嗎?

之前客棧上有棧友分享了花甲背包客的故事,來自北京的老夫妻,兩個人靠著加起來不到30句的破英文,自助旅行環球180天,4年來,一共走過46個國家。也因為這樣的旅程,讓這對花甲背包客再談了第二次戀愛,甚至連許多觀念都大大的顛覆了,現在他們英文還是沒啥進步,但是全世界可交了不少好友呢!

所謂的「國際觀」,是對於自己居住地以外的地方產生好奇心,學習從他人角度來看世界,進而回頭用不同角度來看自己,於是我們會變得更有同理心,也更懂得珍惜與謙虛。但是請記得,語言絕對不是增加國際觀唯一的方法,如果你的語言能力不佳,更應該多走出去,實際以行動來彌補語言或閱讀上的不足,用你的雙腳、雙眼、雙耳,甚至是嗅覺、觸覺與味覺,來幫助你了解這個世界。所以別再怕自己英文破,出去旅行就對了!這才是行萬里路,能夠勝讀萬卷書的原因所在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