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日

從一杯德國星巴克的茶聊起


 (本文刊登於2013年5月My Plus雜誌)

朋友從德國回來,跟我抱怨當地人的不友善,就連到星巴克喝杯熱茶,喝完想要加些熱水,都遭到冷眼拒絕。我先是安慰她,說這是當地人的習慣,加熱水就要當作再買一杯的價格,不是免費的,所以別誤會人家對我們種族歧視了。

 

然後我告訴她,我們在歐洲念書時的生活方式。剛到比利時的寄宿家庭時,為了要證明我是個乖寶寶,不會把人家家裡弄髒弄亂,所以很認真地搶著做家事:每天都用大量熱水清洗碗盤、又用吸塵器到處吸地板、還弄了一大桶水擦窗、擦家具、擦地??寄宿家庭的媽媽看不下去,決定花一整個星期天來教我如何打掃房子。

 

有次我努力花了兩小時燉煮了一整鍋滷味,寄宿家庭也一整個大抓狂,先是說房間到處都瀰漫著中藥味,然後聽到煮這一鍋要花這麼久時間,更是睜大眼睛,一臉不可置信的模樣。當時我覺得自己好像剛來的外傭,做什麼都不合主人的意,心裡很洩氣。

 

透過她兒子的翻譯,我才知道,在歐洲,所有的能源都是非常珍貴且昂貴的。以比利時為例,家庭用電一度約合台幣7.7892元(台灣則是一度電2.7568元),瓦斯費每年平均要繳約新台幣54375元(台北市家庭一年平均約繳6000元左右),而水費更是不得了,荷語區雖然是比利時最便宜的,一度水也要3.3676歐元(約新台幣132元),台灣現在一度水最貴也才12元左右。看我每天這樣浪費能源,我想當時home媽的心裡應該在淌血吧。

 

原來在歐洲,晚上的燭光晚餐不是耍浪漫,是因為節省燈光;客廳的壁爐不是為了美觀,而是因為開暖氣很耗電耗瓦斯;洗碗精是環保可食的,是因為這樣才能節省沖乾淨碗盤的水量。

 

說到這裡,我反問朋友:「德國這些費用更貴,煮壺熱水要耗水耗電,如果你是老闆,會不會認為應該使用者付費?」

 

現在有許多旅館會在房間裡張貼小公告,希望房客可以重複使用毛巾、床單及被套,節省為了清洗所浪費的水與清潔劑,然而大部分的旅人往往還是有「出國花錢就是要當大爺」的觀念,所以即使離開房間,冷(暖)氣還是開整天;浴缸放滿水拿來泡澡、洗衣服;民宿沒有天天換床單,就抱怨人家服務不周??不要忘了,我們無論旅行到再遠的地方,仍然使用這個地球的資源;如果我們在台灣,曾經為了環保、為了生態而努力,那麼當我們旅行的時候,能不能也多一些舉手之勞,為這個地球盡一點心力?

 

朋友嘆了口氣,說:「我突然覺得自己好慚愧,也覺得自己好幸福。」

 

我拍拍她的肩膀,笑著回她:「懂得珍惜,不正也是旅行給我們上的一課麼?」